领花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领花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新闻】打造内蒙古科技扶贫新样本菱属

发布时间:2020-10-19 05:59:09 阅读: 来源:领花厂家

打造内蒙古科技扶贫新样本

用作炭基肥的秸秆原料 荷马糖业的生产车间 牧民展示刚刚收获的肉苁蓉 巴彦淖尔市工艺先进的面粉生产线 巴彦淖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先进的电商分拣设备 巴彦淖尔农民在电商园区通过网络自助出售农副产品 本报记者张景阳

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地处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深处,这里独特的黄土丘陵地貌在游客眼中是绝好的去处,但是在当地农民心中却是几代人挥之不去的痛——贫瘠的土地、稀缺的水资源使这里的农业经济发展缓慢、脱贫致富进展困难。

如今的清水河县,已经建成了以种植优质特色、有机绿色小香米等杂粮为主的标准化科普示范基地和高标准有机小香米等杂粮产业精品示范区,引导带动全县及周边地区近1万多户农民开始了产业化经营。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内蒙古的贫困地区,都是资源禀赋差、产业技术水平低的地区。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把科学技术和产业有机结合,我们的扶贫才能扶到根儿上。”回顾5年来的扶贫工作,自治区科技厅的负责人深有体会。

产业扶贫是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5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就是在明确这一战略的基础上,精准施策、多措并举,让科学的思想和科技的力量在产业扶贫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

成果转化精准快,筑牢扶贫基石

“从明年开始,贫困户的名单里就不会再有我了!”看着电视里正在直播的十九大开幕实况,兴安盟科右前旗的农民潘明喜底气十足地告诉记者。

潘明喜家有24亩耕地,种了大半辈子玉米,却穷了大半辈子,三年前,他接到了当地企业的订单改种了甜菜,他的收入和生活也随之改变。在自家院子里,他指着满满一车刚刚起收的甜菜算起了账:“以前种玉米,每亩地去了成本最多能收入200元,但是种甜菜不一样啦,保守地说,今年每亩地能收入1000元,要是明年雨水再好一点,亩产能到5吨,那么1500元的收入是稳稳当当的!”

2013年选址建厂,2015年投产,2017年销售额达到6亿元,这就是给潘明喜下订单的企业——内蒙古荷马糖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麻志明介绍:“企业快速发展壮大之后,我们把种植的红利给了农民,而这种双赢,得益于当地肥沃的黑土地和科学技术的运用。”

“我们这里适合种植甜菜,以前也有不少甜菜加工企业,但是由于企业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低,最终都被市场淘汰了。”兴安盟科技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荷马糖业的入驻,让我们的甜菜种植起死回生了。”

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是荷马糖业能够取胜市场、让利农民的根本原因。在生产过程中,公司依托科技成果转化,迅速实现了生产线上的节能、节水、节电,与国家同类糖厂相比,百吨糖加工节省燃煤2吨、节水40%、节电2000千瓦时,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

与此同时,自治区科技管理部门通过资金扶持、现代化机械引进、信息化平台服务等方式为企业提供了大力支持,让企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基地种植的机械化和现代化。截至今年,兴安盟当地有超过700户的农民依托荷马糖业种植甜菜,明年全盟的甜菜种植面积将突破40万亩,带动超过1000户农民脱贫致富。

“把科技成果武装到新兴扶贫产业中以筑牢扶贫之基,是当下和今后我们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我们要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和手段,达到转变贫困落后地区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自治区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莫日根说。

近年来,内蒙古科技厅积极统筹安排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以项目为载体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实施,将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成果应用于农牧业生产领域,全面推进科技助力产业精准扶走上了新台阶。截至2017年,全区现代农牧业技术转化平台在良种培育、新型肥料、疫病防控、土壤改良、旱作节水、装备智能化、农业互联网等方面储备了1000项以上的新型实用技术成果,实现转化和示范推广超过300项。

致力技术攻关,占领致富高地

在包头市达尔罕和茂名安联合旗的一个牧场里,牧民王海龙看着出生的羔羊一天天健康长大,心里非常高兴:“这种羊生长速度快、个头大、肉质好,每只比传统肉羊能多卖300元左右,在去年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经受住了考验。把这些羊养好卖好,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这些羔羊是由内蒙古乐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引进南非杜泊羊为父本,以本地羊为母本,采用同期发情、人工输精的生物技术培育出的杂交一代羊。内蒙古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随洋介绍说:“这是自治区为达茂旗牧民脱贫致富推出的高科技含量产业建设项目,而这个项目首先依靠的就是对现代生物技术的攻关和应用,对于技术攻关,我们不仅要用到工业领域,也要在产业扶贫中用好、用实。”

5年来,自治区科技厅不遗余力支持企业与大学院校、科研院所对接,建立地方+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的现代产学研联动机制,进行实用技术攻关与科技创新,逐步建立研究、开发、示范和生产一体化的现代农牧业科技支撑体系:转基因育种、太空育种研究与应用,世界首例转乳糖分解酶基因奶牛,世界首批无标记定点敲除肌抑素基因克隆绵羊,反刍动物新型复合生物肽饲料……一大批依靠高精尖科学技术迅速崛起的产业、企业在内蒙古农村牧区落地生根,铺平了农牧民的脱贫致富之路。

近日,内蒙古一个全新的炭基复合肥项目——爱放牧生物质新材料有限公司万吨级秸秆生物质综合循环利用项目一期工程顺利完工投产。在生产车间,无数微小的炭粒从生产线出口喷出,作为炭基复合肥的基础原料,这些炭粒凝聚了公司总经理齐泮仑的大量心血。

“颗粒必须要经过中低温冷烧才能保证吸附性和缓释效果,而且每一个颗粒直径要控制在1至4毫米,我研究了三年,终于成功了。”他指着车间里正在运转的机器说,“这台设备从关键技术攻关到***都是我们自己做的,它的工艺水平在国际上来看也处于领先行列。”

公司董事长于哲伟长期从事电子商务产业,是个十足的科技达人,他说:“一般看来,我们很难将秸秆利用和扶贫联系起来,但是如果有科技作为桥梁,我们就可以实现了。我们通过自治区搭建的科技创新人才平台引进了大批科技人才,齐总就是关键一位,他的技术攻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炭基肥将很快惠泽农民,首先就是新增就业岗位300个!”

正是这个关键的技术攻关实现了企业测土施肥的生产意愿,即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生产效能不同的化肥,为当地农民量身定制。据介绍,使用这种肥料,可以大大提升肥料利用率、减少氮肥施用的投入。

“内蒙古的贫困地区大多都处在生态环境恶劣、科学技术应用严重不足的地方,我们全区各地5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通过关键技术攻关,可以在引导农牧民脱贫致富的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莫日根告诉记者。

打造高新农牧产业园,带动脱贫致富连成片

“在扶贫攻坚的过程中,以现代化农牧业产业园区带动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是引导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决胜阶段,把单一解决贫困群众个体的脱贫问题,转化为统筹解决广大群众所共同面对的产业、资金和技术难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而推动实现这一转变,就要在园区的示范带动上下功夫……”5年来,这一工作思路已经在自治区科技工作系统内成为共识。

深秋是肉苁蓉收获的季节。在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的肉苁蓉种植基地里,盟科技局的工作人员与起收肉苁蓉的牧民一样忙碌,他们要观察和记录鲜肉苁蓉出土后的病害情况。“这是典型的企业+合作社+基地+种植户模式,众多这样的模式形成园区,产业发展就有了合力。”科技局工作人员甘霖向记者介绍。

牧民阿拉腾掩饰不住收获的喜悦,今年他的收入超过了十万元:“和放牧相比,种肉苁蓉收入高得多,还能把我们的草原保护起来!”

阿拉腾的肉苁蓉全部销售到了尚容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公司的展厅内,人们看不到整根的肉苁蓉,而是琳琅满目的高端产品:苁蓉粉、苁蓉干红葡萄酒、苁蓉普洱茶、苁蓉咖啡奶茶……公司总经理王磊说:“作为珍贵药材和保健品,苁蓉提高免疫力的功能我们逐渐忽略不计了,我们的研发方向和市场目光更加长远。自治区科技厅的扶持引导加企业的自筹,我们的肉苁蓉功能性食品研究项目已经立项,病理性研究初见成效!”

与企业不断迈向高端同步前行的,还有当地牧民脱贫致富的步伐。阿拉腾所在的种植园区共有3万亩肉苁蓉基地,60户农牧民通过土地租赁、企业务工、产品出售和分红快速脱贫致富,而今年,阿拉善全盟的肉苁蓉园区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5.5万亩。

2012年以来,围绕自治区特色农牧产业地方地域特色,内蒙古新增5家国家农业园区、自治区级农业园区24家、自治区科技特色产业基地8个,“推动农业科技园区成为区域农牧业产业创新创业中心”在内蒙古已具规模:县域不同类型的科技示范园区、特色科技产业基地、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逐步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

科技服务好不好,园区带动快不快,群众说了算,在巴彦淖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里,“好”和“快”每天都在上演。

“如果大家没什么意见,就按照每斤1毛5给农民加价吧!”在巴彦淖尔市农民盘点一年收入的时候,内蒙古兆丰河套面业有限公司的会议室内,总经理室成员正在讨论明年的原料收购工作,总经理李国强所说的“加价”,是收购价。

李国强对河套小麦和河套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河套小麦甲天下,我们的富硒小麦品质领跑全球,是绝对的优势特色产业,通过这个产业脱贫致富,是捷径,更是长久的路子!”

据记者了解,普通小麦市场价仅1.3元左右,而河套的富硒小麦价格却能达到2.3元甚至更高。农民李金城告诉记者:“我们去年就脱贫了,现在我们想的是怎么致富!”

在兆丰的小麦种植园区里,农民不用为种子的选取和种植发愁,因为企业已经将河套小麦做成了全产业链,两年引进和研发六个富硒小麦品种,为农民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的面粉能卖到200多元一斤,高价格来自高科技之下的高品质小麦!”李国强的话彰显着企业的自信与实力。

2017年,兆丰面业用212户贫困户订单和户均每亩增收1000元向巴彦淖尔市的扶贫工作交上了答卷。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

除了工资,一年收入7万元。在呼和浩特市的农业生产一线中,有这样一个颇让人羡慕的群体:科技特派员。但是在别人艳羡的风光背后,他们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更值得人们尊敬。

在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耗赖山乡的食用菌基地生产大棚里,凭借智能化液体制种技术长出的菌菇长势喜人,而在几年前,当地农民对于本地种植食用菌毫无概念,直到科技特派员高瑞才的出现。

“当地农民掌握的知识和科学技术非常有限,刚开始的时候,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动手做,一边做,一边教。”高瑞才回忆着刚到这里时的情景。从指导建棚、车间布局和设备安装调试,他都亲力亲为。由于辅助设备不完善,高瑞才突破了许多技术瓶颈,解决了诸多生产难题,直到大棚里长出了蘑菇。两年后,农民们“出徒”了。

截至去年,当地已建成250栋大棚,投资建设了一条年生产菌棒150万棒的生产线,在食用菌基地就业的150多位农民工,年均收入达到4万元左右。

已经脱贫的村民徐文峰告诉记者:“以前种旱坡地靠天吃饭,收入没保障,现在在基地打工一年收入四五万,年底还有分红,下一步就是怎么致富的问题了。”做出成绩的高瑞才在接受采访时没有过多评价自己,而是总结出这样一句话:“扶贫必需扶智,扶智为了扶贫”。

记者在自治区科技厅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5年来,广大科技特派员围绕各地特色优势产业,组织实施了57个创业链项目。共创建肉牛、肉羊、冷凉蔬菜、水稻、甘草等8个科技特派员创业链、29个科技特派员创业示范基地,结成利益共同体43家,创办领办各类合作社和协会61家,带动近32000余户农牧民,培训农牧民82000人次,形成技术标准32项。每年有近5000名自然人科技特派员、1200名法人科技特派员和900名“三区”科技人才活跃在农牧业生产一线,引进推广新技术2000余项、新品种5000多个,带动600多万农牧民实现增收……对于一个农牧民人口只有1000万的省区来说,这一组数据无疑是分量十足的。

对于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基层的重要性,内蒙古有着高度的重视和长远的目标:未来几年,全区将建设自治区现代农牧业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与国内外及先进省市的现代农牧业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形成广泛合作,形成自治区现代农牧业科技成果信息系统及其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立一个自治区现代农牧业技术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和若干盟市现代农牧业技术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储备3000项以上新型实用技术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2000项农牧业科技成果,为科技特派员农村牧区科技创业提供技术支撑。

“如果说扶志和精准扶贫交给产业来解决,那么扶智的问题就要靠我们的科技特派员了。”自治区科技厅负责人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对此,科技管理部门责无旁贷。到‘十三五’末,我们要在全区培育创建100个科技特派员创业示范基地。”

打造农牧版众创空间,开启脱贫致富新通道

在内蒙古,“互联网+”、众创空间早已不是城里人的专属。与“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遥相呼应的“电商+众创+扶贫”新模式正在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农村牧区蔓延。

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全区最大的特色农畜产品输出基地之一,当地的“灯笼红”香瓜是享誉区内外的优质高端农畜产品,瓜农胡玉柱讲述了5年前卖瓜和现在卖瓜的情形及感受:“以前开着四轮车到国道上卖,一走就是一天,卖好了能赚点,卖不好,第二天就得贱卖或者扔掉,既心疼又憋屈。现在好了,网上收订单,产品从地头直接到客户,省心方便、销量好,瓜还没熟就卖光了,明年我还得建两个瓜棚!”

在五原县,享受这种特殊待遇的特色农畜产品不只是香瓜,而是所有,因为当地农民拥有一个集电商服务、众创空间于一体的超大型互联网服务平台:河套电子商务产业园。

“2015年园区开始正式运营,第一年销售额3600万,第二年2.5亿,今年5亿,可以说是几何式的增长!”产业园的工作人员介绍。

这个产业园的面积甚至超过了闻名全区的鄂尔多斯天骄众创园,从销售到培训,从招商到孵化,从仓储到物流,园区包含了几乎所有电商产业链条和板块。

“通过电商销售特色农畜产品,在五原县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县科技局副局长刘达铭介绍说,“全县117个行政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全部建成,‘乡村货’的快递物流二元配送体系搭建完成,可以说我们已经实现了快递物流行政村全覆盖,打通了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

凭借优质农畜产品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加工企业、大学生创业者、农民专业合作社、微商、快递公司、金融机构纷至沓来、争相入园发展。园区组织孵化了“玉米加农炮”“晒阳阳”“先蛋先鸡”“贵妃香”“黄金纬度”“敕勒川”等一系列互联网畅销农畜产品品牌,孵化销售千万级创业团队5家,百万级店铺20家。

刘达铭告诉记者:“五原县是自治区级贫困县,这个帽子我们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摘掉!”

众创助力扶贫在内蒙古并不是一家独大,而是遍地结果。截至2016年底,全区共认定“星创天地”142家,其中21家已经通过国家科技部第一批备案,纳入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全区“星创天地”共有导师843名,引进新品种1133个,推广新技术493项,服务4371个创客和2531个创业团队,其中385个创业团队及企业获得投融资7.8亿元。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新的前进号角,自治区科技厅负责人表示,扶贫不止,余力不遗:“在胜利闭幕的十九大上,我们党庄严做出承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新策略、新机制也为我们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增加了动力。在今后几年中,精准施策、多措并举,以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更是科技人之使命所在。”

青少年癫痫医院哪家好

专业治疗妇科医院

成都男科医院的排名

郑州市治皮肤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