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花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领花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互联网医疗宜疏不宜堵

发布时间:2021-01-21 16:40:02 阅读: 来源:领花厂家

互联网医疗宜疏不宜堵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传统医疗正面临一场变革,互联网医疗正站在风口。但作为政策严格管控的医疗行业,互联网+医疗能否引领医疗模式的革命,还存在太多不确定。  近日,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互联网上涉及医学诊断治疗是不允许开展的,只能做健康方面的咨询。这意味着,在互联网健康咨询与互联网诊断治疗之间,政策设立了一堵墙,互联网医疗暂时还不能突破给患者诊治的禁区。

眼下,患者仍面临“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用互联网语言来说,就是用户体验太差。而互联网医疗给解决看病难题带来了希望。互联网医疗可以重新配置医疗资源,打破地域的限制和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医院的状况。此外,互联网医疗还可以省去患者在医院排队、挂号、缴费的时间,直接与专业擅长的医生匹配,减少重复检查和过度医疗。  这样看来互联网医疗的优点多多,那卫生行政部门何以禁止互联网医疗呢?其实,卫生行政部门对互联网医疗并非一味禁止。比如,今年1月份,国家卫计委和国家发改委就同意在宁夏、云南等五省区开展远程医疗试点,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要面向五省区放开全部的优质医疗资源。可以说,卫生行政部门是希望传统医疗机构借助互联网技术,提升现有医疗服务。  但另一方面,对互联网企业“染指”医疗领域,卫生行政部门却态度审慎。事实上,这并非国家卫计委第一次对互联网诊疗说不。早在去年8月,国家卫计委网站就发布了《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明确表示,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第三方机构可以为远程医疗服务提供平台,但不能直接开展服务。  应该看到,卫生行政部门不允许互联网诊疗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其针对的主要是各种网上泛滥的诊疗平台。现在,许多医疗网站并不具备医疗资质,对于注册医生的身份真实性也难以核实,一旦发生误诊,患者只能自担风险。而对互联网健康咨询,卫生行政部门是允许的,所谓互联网健康咨询,只是网站给出咨询意见,并没有涉及诊疗,仅供患者参考,相对风险较小。  可在现实中,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健康咨询很难区分开。如今多数“网络医院”都是以互联网健康咨询的名义来进行网上诊疗。而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这些第三方机构的诊疗,即便是由有资质的医师来负责,也不能提供远程医疗服务。也就是说,“网络医院”即使由名医坐堂,只要不是在行政许可的医疗机构进行诊疗,就属于非法行医。  这显然对互联网企业介入医疗领域不利,就如互联网专车难以进入特许经营的传统车租车一样,势必影响互联网技术打破现有医疗领域的行政垄断。  但移动互联网技术对医疗领域的渗透是大势所趋,互联网医疗的诱人前景仍吸引着众多互联网企业。有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整体规模为113.9亿元,其中移动医疗将达到30.1亿元;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进一步渗透到医疗领域,预计到2017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整体规模将达到365.3亿元,移动医疗将突破200亿元。  近年来,国内以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为首的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入医疗领域。腾讯与好大夫在线合作,切入医疗服务市场;阿里推出了“未来医院”计划,对医疗机构进行渗透,通过支付宝对医疗机构开放包括账户体系、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百度则与智能设备厂商和服务商联手推出“北京健康云”,与百度云形成对接,未来,用户可以通过智能设备,实时监测自身的健康数据。  此外,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也开始将触角伸向互联网医疗。其中,中国移动的移动医疗主要在中心城市以及农村地区进行布局;中国联通关注移动医疗、监控监测等领域的信息共享;而中国电信则着力打造医疗信息化应用基地。  可以预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将越来越受到冲击。例如,可穿戴技术已经逐渐从应用研究走向了实际的应用,这将为健康的自我监护提供手段,满足个人健康监护的需求,实现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大大地降低个人和社会的医疗成本。  因此,应该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医疗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卫生行政部门对此宜疏不宜堵。目前,互联网医疗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应在完善互联网医疗安全监管的基础上,尽快确立互联网医疗的行业标准,并通过完善立法、健全体制机制,促进互联网技术与医疗的更好融合。

莎普爱思滴眼液

莎普爱思滴眼液

莎普爱思滴眼液

莎普爱思滴眼液